原创作者: 求知欲极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条约》,简称《布列斯特和约》,是沙俄覆灭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苏维埃俄国和德国及其同盟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今布列斯特)签订的一则和约。
在这份条约对于苏维埃俄国来说及其苛刻,德国人说和谈可以,但苏维埃俄国必须交出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的局部和拉脱维亚、白俄罗斯的全部,并且赔款30亿卢布。因此苏维埃内部很多人都不同意签订,纷纷说德国人的要求根本无法满足,谁敢签这份条约,谁就是卖国贼,但是列宁坚持和谈,因为列宁知道在战争下去,等待苏维埃的就是灭亡。
德国人也适时发动了进一步的攻势,取得了更为辉煌的战果,最终在1918年3月3日,苏俄被迫在和约上签字,和约极为苛刻,不仅使俄国丧失了将近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近五千万居民(人口减少三分之一),而且在被占领区有占全国煤炭开采量的90%,铁矿石的73%,54%的工业以及33%的铁路。此外,条约还规定,苏维埃政府必须复员军队,包括刚刚组建的红军部队,海军应该驶进俄国的港口,在那里停泊到缔结普遍的和约或立即解除武装,这是一个不平等的屈辱的条约,同年3月27日,又在柏林签订苏德间三个附加条约,规定苏俄以各种形式赔款60亿马克(即使是德国战败求和后,苏俄撕毁了条约,但前期已经支付了不少黄金和其他代价)。
这份条约太苛刻了,以至于直到现在都有人称这份条约为卖国条约,视为列宁和苏俄的黑点,在很多人心里更是存在着这样一种史观——同盟国和当时的俄国一样已经濒临崩溃,只要当时的俄国再咬咬牙坚持一年,就能以一战胜利者的身份结束战争。那样即便在战后拿不到英法承诺的补偿,俄国面对的也会是一个彻底崩溃的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一个泛斯拉夫主义盛行,极度亲俄的南斯拉夫王国。结果这美好的一切全被列宁和苏俄摧毁了,列宁将唾手可得的胜利拱手让人,签订了哪怕对比《凡尔赛和约》都苛刻数倍的卖国条约,这所有的一切全怪列宁和苏俄,还有人则直接喊出列宁是德国间谍的口号来。
很显然,这种史观存在极大的问题,是错误的,关于《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条约》的分析,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很客观的解析,这里分享给大家:
问《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条约》是啥?二月政府和沙皇为什么没了?说一千道一万,理由一堆又一堆,但很多人就是不敢往民意上靠,就是不想去论证“有没有那么亿丢丢亿点点可能哪个政权要打仗,人民就要推翻它”。
务实的说,这条约的本质就是摆烂。硬摆。
几百万沙俄士兵被打的死的死伤的伤,换还没控制全国的红俄去打用屁股想都知道会多惨,第一次投票主战派人多于是红俄没同意。
结果德国佬二话不说5天推进150英里,波罗的海沿岸几乎全部沦陷,乌克兰首府基辅也没了,兵锋直指莫斯科和彼得格勒,吓得列宁连喊停停停。
但从另一角度来说,此条约签的是务实的,毕竟德国已经拿到条约里讲的几乎所有利益了,没有拿到的几乎是一伸手就可以拿到。
而且俄军士兵委员会领导下俄军都回家抢田地抢面包了,谁还想跟日耳曼超人死磕?
因此早点摆烂,看西线发展,明显的,法国人的血已经流干,现在就只能填坑了,能打的英国人也就只是因为战场不在不列颠,工厂没被破坏,士兵情绪还算可以,战斗力要比法国人好那么一丢丢罢了,想立马进攻还是有点强人所难。
美国人虽然下场了,但是百万王师不论渡海训练甚至到达前线填坑都需要大量时间,德国佬趁扬基佬不注意百万精锐冲向西线,谁胜谁负真的说不好。
协约国赢了,理所应当的此条约就是列宁同志的屁股纸。同盟国赢了,就算不签,德国佬也有一千种办法摆弄半口气不到的俄国。
更别讲临时政府尸体都没凉呢!谁敢跟彼得格勒和莫斯科市民讲我要在没有面包的前提下继续打世界大战?
真的以为列宁上台就只是阿芙乐尔炮轰冬宫就完了?
所以感性上,你可以说这条约丧权辱国,理性上你给个方法啊??
最高苏维埃会议上第二次投票也是争取了托洛茨基骑墙派几张票,60人也是对半开才通过的。你但凡穿越回去告诉列宁同志我能统合170万缺员严重,步枪都发不起,黑面面包都发不够人人都想回家抢地的红军干退同盟国150万大军。更别讲其中很大一部分呢都还是俄军呢,只不过政府变成苏维埃罢了,都还不一定效忠呢。
填色部分为苏俄失去的土地
我还能让一听见战争就打摆子的俄国民众踊跃参军支持世界大战,并且在产粮区基本丢完的前提下给民众搞到足够多的面包,那列宁估计二话不说封你大元帅第二天就要对德强硬硬刚到底了。既然没法开控制台,咱们就实际一点。
毕竟就算指望西线,残血英法联军想要进攻最早都得等8月了,再等等美国10月都不是不可能,这时间德国佬爬都爬到乌拉尔了。
有人可能说能拖到德国佬完蛋,能是肯定能的,但是这不是1941年保卫莫斯科,以红俄的现状大概率出现的状况是俄国和德国一起完蛋。
更别讲当时德国佬实在是太吓人了,1917年9月1日到4日,德国佬8军16万人4天打垮挖了两年三道防线还坐拥加瓦河为屏障的俄12军19万人,战损还是4200:2.5w,战役快结束了19万人的俄军12军才能组织起一次反冲锋,兵力足足有一个团,德国士兵评价就跟郊游一样。
明眼人都看出来了,这时候俄军就跟瓷娃娃一样一碰就碎,哪怕有拿破仑做例子,也没人知道这么离谱的俄军能不能撑到德军在俄国广阔的国土上绷不住的那天。
你就直接看看条约发到彼得格勒和莫斯科,当地居民是欢欣鼓舞战争结束了,还是痛骂布党丧权辱国就知道该怎么整了。
我知道有人要讲豫湘桂,但想用抗战中国亦或是1941的苏联来类比一战俄罗斯帝国就会遇到一个避不开的问题。
那就是政权的本质问题。
一战是绅士战争,各国都不同的面临着“反战的背刺”,教科书上也都对各国反战力量做出的作用浓墨重彩的描述过,为什么德国一战能有“背刺的胜利”,二战纳粹却能掌握政权到最后一刻?
俄国一战被背刺到政权丧失,战胜国混的不如战败国,二战就能“不后退一步”甚至来个莫斯科反击战?
尤其是中国,凭什么甲午战争与日军打仗一触即溃,有点能力的政治力量都在期待对日和谈不管什么丧权辱国?
结果到了77事变全中国政治力量都开始抗日,要跟日军死磕到底,首都换了两次都要打下去,凭啥?
很简单,本质就是民意问题,克伦斯基政府被二次政变不是因为俄军战败,不是因为德军强大,而是因为人民不想打了,早就不想打了。
豫湘桂国军被打成那样还能保证不和谈是因为人民想继续打,中国摆脱了拉胯的皇族封建主义后经过40年找出了又一个保证国家凝聚力的方式,那就是民族主义。
它告诉民众,现代战争打不过不仅仅是换了个主子,更可能不仅亡国还要灭种,那民众凭什么信呢?
这就得问日本帝国了,其从918开始不间断的制造各种屠杀事件,并且公开的从理论上对“zn人”的低等进行论证。对内强调大和民族对东亚东南亚各民族的高等性,对外宣传日本民族领导大东亚“共荣”论,以至于某些最不对民族主义理论感冒的一部分人,都要承认日本帝国对中国乃至亚洲各国的侵略是不但亡国还要灭种的。。
同样也可以适用于苏联,其高度集权的政权体制能保证战争前半段的战争热情,但是到1943~1945的后半段明显就是靠着与德国人的仇恨战斗下去了。
这点就跟一战不同了,一战大家都是“为了小爸爸”、“为了德皇”、“为了英王”,战败了都不一定亡国,更别说灭种了,底层群众不会被动和国家政权绑定,民族更是被解释成政权皇权划分对立群体的附属物。
二战就不一样了,亡国一般就会伴随着灭种,人民和政权高度绑定,民族之间对立已经上升到不亚于国家对立的高度了。
政府败了,你就得死。
这种情况下就不是你想不想打的问题了,哪怕政府不想打,人民也会换个政府接着打。
很多人以为俄国军队中的士兵委员会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是完全受到最高苏维埃指挥的基层组织。但是二月革命后,很多根据二月政府指令完善建设的士兵委员会都是直接向国家杜马汇报工作的,再不济也是向杜马苏维埃两头报告的。
许多人以为促使基层士兵委员会普遍反对指挥官参战命令的指令是由最高苏维埃发出的,就譬如所谓的“一号指令”,但这是错的。
这里问大家一个问题,旧式军队产生民主机构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必然是士兵对军官指挥完全失望了,对和平极端渴望才会出现。而不是说有了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或是俄共地下组织,前线士兵才反战。
举个例子,苏梅团团长响应革命,率领士兵向二月政府效忠并建立士兵委员会,结果就因为此团团长要求士兵取下象征沙俄军的红领结,结果士兵委员会宣称其压迫士兵就给他崩了。
在这个过程中国家杜马和最高苏维埃都没有起其预期的任何作用,由此,士兵委员会与二月革命前一系列士兵结社的底层逻辑并不是听从哪个政权指挥(国家杜马,最高苏维埃甚至是沙皇),而是和平。有了和平,向沙皇效忠都行。
苏维埃意识到了这点,顺势发布了一号指令,狠狠刷了一波好感。二月政府却没有。其竟然就因为大量士兵结社和士兵委员会向其效忠就乐观的认为只要换个政权,士兵就愿意进攻了。只要打败了德国佬,就有威望解决苏维埃了。由此克伦斯基攻势打成了依托答辩,政权甚至也丢了。
就算没有一号命令,现在前线还有几个愿意跟德国佬死磕?以为之前的豆腐俄军是被瘸腿威廉开挂加debuff了?
新上台的苏维埃政权在三个月停战后也曾乐观了一下,对自己在士兵委员会的影响也有些过于乐观,于是拒绝了停战条约,然后就是喜闻乐见的星期攻势,俄军完全没有抵抗5天被推150英里,直接把最高苏维埃锤醒了,于是最高苏维埃迅速转变策略接受和约这才稳定住局势。
说句扎心的,二月政府这一顿骚操真的是自由派看了都说绷不住,不然为啥干涉战争时期白军主打的都是复辟沙俄,而不是重现“推翻沙皇”的二月政府呢?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