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奋斗开新局 喜迎工会十八大丨一线·劳动者风采】
原标题:谢变良传承民间剪纸技艺,带出5000多名剪纸小能手(引题)
【资料图】
“赶上好时代,我把爱好做成了事业”(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建林 李彦斌
身着大红色剪纸“礼服”,一队少年翩翩走来。如此新奇别致的“走秀”,来自谢变良的巧手妙想。
“编外教师”谢变良往来于山西省阳泉市盂县的多所中小学。“走进课堂的这10年,最令我欣慰的就是有越来越多孩子们开始接触剪纸、了解剪纸、爱上剪纸。”这个朴实的农家妇女说道。
一把剪刀,上下翻飞;一双巧手,在方寸之间活灵活现地呈现人物肖像、戏剧脸谱、花鸟鱼虫等千变万化的形态,对生活的热爱跃然纸上。谢变良从田间地头到课堂,一边演示剪纸技艺,一边道出创意技巧,利落从容,毫不怯场。
“剪纸就是歌唱,寄托着梦想”
谢变良是盂县仙人乡北坡村人,有着苦涩的童年。在她牙牙学语时,就失去了母爱。
20世纪70年代,她对画画情有独钟。买不起彩笔,纸也缺乏,在很多时候,她只能拿着木棍在教室、操场的黄土地上,描绘着童年的渴望。
同学扔掉的废纸,对她而言很是珍贵。拍一拍,叠一叠,她就折出一件“衣服”、一座“房子”、一朵“花”……一次,她在书本上看到“剪喜字”的方法,便学着一遍一遍裁剪,陶醉其中。
后来,学校通知展示手工,她照着年画《穆桂英挂帅》,左一剪、右一剪,剪出了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在学校出了大彩”。
剪纸给谢变良的童年增添了色彩,“剪纸就是歌唱,寄托着梦想。”
十几岁时,谢变良的剪纸技巧已小有名气。逢年过节,家有喜事,总有妇女找她剪窗花、迎喜庆。她都痛快答应,“剪来剪去,都是乐趣。”
“当时的条件比较艰苦,没有复印机,我就把玻璃压在纸样上面,再拿另外一张纸放在玻璃上,用灯照着描着画好再剪。”谢变良回忆说。
“坚持,让兴趣成就了技能”
养育儿女、操持家务,虽然劳累忙碌,却丝毫不减谢变良对生活的热情。衣服上破了个洞,打块补丁,她都要拼个图案,不是桃花就是牡丹,还用边角布头拼出了花样繁多的窗帘、提包……
她更痴迷于剪纸。看到哪幅画有意思、哪幅字有气势,就想方设法转化成剪纸作品。时间长了,生肖、花鸟、人物、风景等成为她的拿手素材,不用画就能剪出来。
20世纪90年代,谢变良和丈夫搞运输,办养猪场,仍忙里偷闲,一把剪刀不离手。“那时,生意失败,全家四口人省吃俭用,努力还债,日子过得紧巴巴。”谢变良不顾家人抱怨,把剪刀握得更紧了。
“坚持,让兴趣成就了技能。”谢变良的剪纸画面种类繁多,有灯花、有窗花、有墙花,尤其善于从民间文化中寻找创作素材,反映民俗民风、传统故事,如《赵氏孤儿》共95幅。
现实生活是谢变良剪纸创作的源泉。她创作的《狗年旺旺》剪纸作品,构思精巧,寓意丰富,被山西省民间剪纸艺术协会永久收藏。为了致敬医护人员,她精心创作的《心怀大义勇者逆行》,塑造了饱满立体的人物形象。疫情期间,她还发挥想象力,改编创作了《悟空大战病毒》剪纸作品,以生动有趣的画面,传递抗疫信心……
“抓住时代机遇,小手工也能做出大事业”
“赶上好时代,我把爱好做成了事业。”这些年来,谢变良共创作了上万幅剪纸作品,频频受邀各类展会。2019年,谢变良带着作品参加省、市文博会时,接到了20多万元的剪纸订单。
后来,在乡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谢变良成立了“盂县奇剪谢变良工作室”,开展免费培训,还开办了剪纸扶贫车间,发展了60人的固定剪纸团队,“根据每件作品的大小、难度,可以付给他们3至20元不等的报酬。”谢变良说。
其间,盂县一些学校慕名请她到学校教剪纸课,谢变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小时候自学剪纸,知道其中的艰难。只要有人愿意学,我一定好好教!”
出乎意料,谢变良的剪纸课大受欢迎。“新去一所学校,经常是这个班的课还没下,下个班的学生就已经等在教室门口了。”
2014年以来,谢变良先后在盂县职业中学、牛村中学、实验小学等5所中小学创建了剪纸技艺传承阵地,至今已经带出了5000多名剪纸小能手。她常讲,“行行出状元,做手艺也是一份职业。”
如今,谢变良获得了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三晋巧姐”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又创办了盂县晋仙创意文化有限公司、牵头成立了盂县剪纸协会,做大做强盂县剪纸文化产业。“抓住时代机遇,小手工也能做成大事业。”她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让传统手艺更具有时代性,走出更广阔的天地。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