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红霞:激发县级公立医院重点专科建设活力|思“考”汇①-最新快讯

2023-05-23 15:53:41     来源:中国卫生杂志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2021年度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的通报》发布,全国二级公立医院再次交出“成绩单”。通过连续三年的绩效考核引导,二级公立医院大部分指标持续向好,公立医院改革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二级公立医院向高质量发展方向持续迈进。

本期开始,我们邀请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表现突出的省份、医院,和大家分享如何用好绩效考核“指挥棒”,如何推进二级公立医院管理能力和医疗服务能力双提升。


(资料图)

增强专科能力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近年来,河南省以基层为重点,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问题,扎实推进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提高县级公立医院发展质量,带动县域诊疗能力和水平提升,力争“大病不出县”,取得一定成效。

2021年,河南省共有230家西医类医院(综合医院185家,专科医院45家)参加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其中县级综合医院161家。《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2021年度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的通报》显示,河南等省份二级医院专科能力位于前列的医院数量相对较多。

规划引领,优化专科发展布局

将县级重点专科建设纳入《河南省“十四五”公共卫生体系和全民健康规划》,明确提出“优先发展县级公立医院,着力提高儿科、肿瘤、心脑血管、呼吸、消化和感染性疾病等防治能力,有效承担县域内常见病及多发病诊疗、危急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等任务,不断提高县域内就诊率”。目前,河南全省105个县域医疗中心(县人民医院)全部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60家县(市)人民医院达到三级综合医院标准,全省超过一半农村人口可在家门口享受三级医院的医疗服务。

印发《河南省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开展县级特色专科建设,计划到2025年全省共建设500个县级特色专科,形成覆盖居民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网格化临床专科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看病就医需求。

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级评审、大型医院巡查、重大项目安排中,将专科建设列为“一票否决”内容,激发医疗机构高质量开展专科建设积极性。

标准先行,实施专科规范化建设

对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加强临床科室设置、常见病和多发病诊疗目录、专科设备建设,建强县医院薄弱专科。目前,全省县医院科室平均设置率为95.9%,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达标率为93.27%,推荐标准达标率为73.91%,三项指标均居全国第4位。

针对人民群众看病就医中的“急难愁盼”,精准施策,以危急重症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在县域内建设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先后印发二三级医院胸痛、卒中、创伤等中心建设评价标准,列出诊疗技术清单,推广关键适宜技术,规范诊疗行为,确立关键救治技术开展例数等重要指标,为县医院相关专科的发展提供规范、合理的指引。截至2022年年底,全省建成县级三级胸痛中心75家、卒中中心66家、创伤中心69家,建设标准化县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112家、新生儿救治中心115家。河南省胸痛中心数量、胸痛中心质量、心脏关爱计划排名、卒中中心数量等均居全国第一。

同时,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千县工程”工作安排,遴选104家县医院实施“百县工程”,在持续提高急危重症救治能力的基础上,全面推进肿瘤、微创介入、麻醉疼痛、重症监护、静脉血栓栓塞症等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建设,在全国率先制定临床服务五大中心评价细则,率先确立核心关键技术,着力提升各中心相关专科的规范化建设,逐步形成区域协同、信息共享、服务一体、多学科联合的专科建设新模式。

对口支援,补齐薄弱专科短板

制定《河南省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县乡医疗机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安排51家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102所县(市)人民医院,每所医院派驻不少于5人团队开展驻扎式帮扶,以支援专科建设为重点,采取“派驻队员当代表,派出科室做后盾”模式,全方位支援县医院专科建设,达到技术平移、管理平移,补齐县医院薄弱专科,夯实平台专科,强化核心专科,打造优势专科,全面提升县医院重大疾病诊疗能力。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县级医院累计新建临床专科143个。

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针对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救治能力不足问题,安排财政资金6400万元,支持32家县级公立医院薄弱专科建设,提升重大疫情救治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质量控制,推进专科服务同质化

印发《河南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和《河南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规范(试行)》,完善省、市、县三级质控网络。河南省现有省级质控中心54家、市级质控中心483家、县级质控中心383家,压实责任,强化管理,提升省、市、县三级专科服务同质化水平。搭建河南省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网,省级质控中心统一依托该平台,开展政策宣贯、数据采集、统计分析、反馈指导等工作,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质控组织、医疗机构依托该平台按照权限与职责分工进行医疗质量管理,确保上下贯通、左右衔接,提升县级专科服务质量效率。

加强单病种质量控制,逐步扩大监测病种范围,505家医院累计上报单病种126.33万例。胸痛患者从就诊到有效救治的时间,从150分钟缩短到65.19分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就诊到开始溶栓时间缩短至26.56分钟;脑卒中患者从到院到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中位时间,从60分钟缩短到20分钟左右;创伤患者从到院到完成影像学检查的中位时间,从60分钟缩短到30分钟以内,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致死致残率明显下降。

信息赋能,强化专科后台支撑

依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设立“河南省远程医学中心”,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远程医疗网络和开放共享远程医疗综合服务平台,覆盖全省99家三级医院、326家二级医院、687家乡镇卫生院和村/社区卫生机构,基本实现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医疗资源共建共享,有效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在每个省辖市选择一家综合实力强、技术水平高、学科配备齐的市级医院,建设18家市级远程医学分中心,面向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开展疑难复杂疾病的远程诊疗和疑难心电、影像、病理等远程诊断服务。每年开展规模化远程综合会诊2万余例,心电、病理、影像等专科诊断50万余例、远程授课300余次(受众50万余人次/年),基层群众足不出县就可享受省级专家的诊疗服务。

考核引导,提高专科发展质量

搭建河南省医疗服务质量和绩效分析评价平台,对全省512家二级以上西医类公立医院基于病案首页数据进行DRG分析,按照“月分析、季通报、年度考核”模式,从各相关专业专科收治重点病种的CMI值、时间消耗指数、费用消耗指数等核心指标对医院进行排名,引导医院对标先进找差距,凝心聚力补短板。同时,推动二级以上医院“国考+DRG”双考核全覆盖,全省230家二级医院全部纳入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以“系统质控+现场考核”方式对医院专科能力建设进行督促指导,引导公立医院专科建设方向,推动专科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下一步,河南省将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针对县域专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补短板、强弱项、提升专科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助推县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多河南智慧。


文:河南省卫生健康委主任 黄红霞

编辑:王祎然

审核:孔令敏 张士国

制作:中小卫1号

关键词: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