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联社:智能风控智慧反诈,守护客户交易安全_焦点信息

2023-04-28 14:28:21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案例名称


(资料图片)

智能风控智慧反诈,守护客户交易安全

案例简介

风控是银行的“生命线”,也是评判银行核心能力的重要指标。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业务线上化明显加速,客户已习惯了线上化便捷的银行服务,传统的风控手段已无法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欺诈事件、风险事件呈高发态势。江西·农商银行健全了数字化风控分析体系,实现了风险全流程量化管理,省联社/成员行、线上/线下联防联控,赋能业务高质量发展,智能风控能力显著提升。

创新技术/模式应用

1.风险管理数字化、智能化。风险管理离不开科技赋能,江西·农商银行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生物识别等技术的应用作为风险管理转型发展的重点战略举措。构建了覆盖全渠道、全场景,以及客户全生命周期的风控管理体系,建立了全流程式反欺诈等多种风控模型,实现了根据客户行为偏好、设备环境及业务场景等数字化信息智能化生成处置策略,形成了监控、预警、处置、分析的闭环管控。一是事前智能准入管控。根据风控系统评判的黑灰名单,同时结合行内外平台共享的黑灰名单,在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线上渠道的重点业务场景,进行业务风险提示乃至交易阻断,确保运行环境和客户身份安全。二是事中智能决策分析。根据客户IP地址、设备指纹、交易对象及业务场景等多重因素,智能评判客户交易行为在触发风控规则后的风险系数,按照风险系数自动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第一时间阻止各类安全攻击行为。三是事后跟踪预警核查。根据系统监测过程中自动推送的风险事件,运营人员同步分析可疑交易以及案件线索,进行数据抽取、关联分析和风险评估,完成预警事件核查处置。

2.风险管控差异化、个性化。审慎的风险偏好是江西·农商银行“风控护行”的战略核心。为实现辖内农商银行业务高质量发展,以客户为中心,优化业务流程、压缩交易时长、提供便捷服务,采取“千人千面”的差异化、个性化风控管理势在必行。一是智能组合认证。根据业务场景的风险情况及客户风险等级,配置差异化的安全认证组合方式;在交易过程中,结合业务场景、时间、地点、对象、金额等要素自动适配风险可控、体验最佳的安全认证方式。二是主辅限额管控。建立了以渠道客户、账户、安全认证限额为主,非柜面限额、核心系统账户限额为辅的限额管控体系,同时增加了生活缴费、第三方支付等维度的业务限额,加强了客户限额体系管理。

3.风控运营集中化、精细化。江西·农商银行贯彻中央提升省级机构的服务能力,适应“小法人、大平台”特点的农信社改革方向,基于省联社、成员行两级法人特性,构建了 “省联社、成员行、网点”两级三层、线上线下联动“立体式”风控运营机制,形成风险管理闭环。一是风控策略分层分级。江西省联社搭建风控平台,建立风控模型,制定风控规则及指标、参数的标准化区间,辖内法人机构可根据自身地域不同的风险环境,在标准范围内进行差异化调整,打造更加适合当地信用环境的风险运营模型。二是事件处置上下联动。江西省联社着力于打破机构、部门、渠道、客户间的信息限制,对于风险事件的预警及处置,建立省联社与辖内法人机构、线上与线下业务条线、员工与客户间的联防联控机制,实现欺诈风险事件的精准防控。

项目效果评估

2023年一季度,该行线上渠道累计交易超7800万笔,风控平台发送预警信息超20万条,约占总交易量的0.2%,其中预警自动处置达19万余条,占比约96%;发起非现场核查任务五千余个,核查定性风险事件近50次。风险事件发生率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守护了1400万互金客户钱袋子。

经济效益:基于自适应移动金融安全风控体系,在不影响客户正常体验的情况下,将风险管控防线前移至事前和事中,识别真实终端和客户,同时可以大幅降低用户的报案率,降低银行和客户的总体经济损失。

管理效益:在平台建设及应用过程中,自上而下两层三级联动的新思路,充分锻炼了辖内法人单位风险防控水平,提升了业务经办人员欺诈风险管理水平。通过平台自动处置及主动预警,进一步对风险业务进行有针对性的审核,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经营成本。

社会效益:该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的新模式及新路线,可以为新设金融机构尤其是二级法人体系下的新设产品的风险管理提供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从而建立市场经济环境下更安全的金融环境,有助于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和长远的协调发展。

项目牵头人

饶远 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

项目团队成员

熊宁海、谭伟亮、王静、刘璐璐、郑云飞、黎瑞

关键词: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