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事通!公知是什么意思?公知的来源是什么?

2022-08-17 16:21:13     来源:环球传媒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关于日常知识:公知是什么意思 关于公知的来龙去脉的知识大家了解吗?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日常知识:公知是什么意思 关于公知的来龙去脉的介绍,希望可以给到大家一些参考,一起来了解下吧!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的常识性的知识大多数人都是不知道的,就好比最近就有很多小伙伴咨询小编问小编关于公知是什么意思 关于公知的来龙去脉的这些知识点,这就说明了现在人们也开开渐渐关注起了公知是什么意思 关于公知的来龙去脉方面的问题了,那么既然现在大家都想要知道公知是什么意思 关于公知的来龙去脉的知识,那么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分享下吧。

一、公知是什么意思1、“公知”一词源自10多年前《南方人物周刊》策划的一个专栏每年评选并公布影响中国的50名公共知识分子名单。定义其实很宽泛,所谓“公共知识分子”,重点在于公共二字,而不是知识分子。2、毕竟知识分子是上世纪初的阶级概念当时受过教育且从事脑力劳动者皆可称为知识分子,而当今的中国社会,没有受过教育的年轻人屈指可数。可以说对于活跃在网上的年轻人,人人皆可称为知识分子。若非要把知识分子的门槛提高到专家、教授阶层,大部分公共知识分子又达不到此标准,其中不乏教育水平不高的高中肄业者甚至前超市收银员。3、因此大家对于划分公共知识分子的标准是公共何为公共?掌握话语权,且乐于透过互联网新媒体对公共事务发表评论。无论是《南方人物周刊》那几年评选的公知名单,还是这些年活跃于各种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公知,都符合这个标准。4、公知就是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的缩写词指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是进言社会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是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5、而在中国社会的实践中“公知”一词更是对那些貌似公正博学,实则摇摆不定,自视甚高,以天下评判为已任,视政府和百姓问题多多,自认担纲启蒙责任,诲人不倦的一群文化人。尤其在网络和微博中,第三方提到“公知”多含有讥讽的意思。二、公知也有不足1、事实上,“公知”一词的污名化以及这一群体遭到批评当然有他们自身的责任。一方面,公知们虽然通常具有一些专业知识,但是也不可能覆盖所有领域。在一些新闻事件的判断和评论上免不了过于依赖直觉。2、另一方面,由于多数公知年龄层次相对偏大接受教育较早,知识相对也会比较老旧,有时候会跟不上现实的发展。所以公知们虽然心系社会,也时不时会提出一些不靠谱的建议。3、例如去年于建嵘教授发起“微博打拐”活动发动网友拍摄街边的乞讨儿童,上传微博并报警,并希望立法禁止儿童乞讨。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他们本没有权利无端怀疑并强迫检验,也无疑侵害了很多非拐卖儿童正常乞讨的权利。在药家鑫一案中,一些法学专家“废除死刑”的呼吁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4、微博的出现使得他们的缺点被放大一个不得不重视的时间节点是微博的开通。在此之前,传统媒体的民间话语权基本掌握在公知们手中。虽然网络的存在已经使得一般网民能够互相交流,但也仅限于论坛等小圈子。但是微博则开启了真正的网络自媒体时代。微博的存在使得公知和普通人的话语权差距一下子拉平,不同阶层的人们有了平等交流的权利。5、原本似乎“高高在上”的公知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微博上被人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和推敲,并反复接受不同观点的冲击。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公知的一些知识、视野不足的毛病,一些不妥的举动,甚至是应对公众时公关能力的不足,都被放大了。一些原本并不严重的错误,加上一些观点对立人士的攻击,就成为了“公知”群体的“罪证”,而影响了整体的信誉。三、如何对待公知1、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一些有知识有思想的人们在公众传媒上代表公共利益发声。公知一词本身就是一个外来词汇。在英语中,“公共知识分子”(Public intellectual)指专门从事公共领域而非学术或其他领域的知识分子。他们同样在公共媒体为公众的自由、平等等价值发声。2、“公知”的污名化似乎造成了一种结果网络上似乎不少人都对“公知”的名号敬而远之,仿佛带上了某种原罪。然而与此同时,无论议论时政而不敢自称公知的,抑或是猛烈批评公知的,他们又何尝不是自认为代表公共利益发声?3、诚然这些人似乎没有“知识分子”的名头和其他头衔背景但是在网络发达、话语权分散的当下,没有人先天占有多少优势。所有这些人都可以被视为“公知”。当下中国的公知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外国需要公知,仍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更需要公知,以推动改革和社会进步。4、社会对待公知要宽容,公知们有许多错误当然值得批评,他们也需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但是这种代表公众的立场,无疑值得称赞。5、如果仅仅因为公知们水平不高言论出了一些小的错误,就无视他们的初衷和良心,把它们彻底否定,并站到公知们的对立面,标榜“独立思考”,那就反而陷入了为争论而争论,为反对而反对的误区,除了自己搏出位吸引关注以外,对他人没有任何好处。社会应该营造对公知的宽松环境,激烈讨论观点,但不涉及人身攻击。这样才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公知的行列。

资讯推荐